工业互联网板块的发展前景怎么样?
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,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一、技术融合带来的机遇 1. 物联网(IoT)方面 - 在工业互联网中,大量的传感器被部署在生产设备上。例如,在汽车制造车间,温度传感器、压力传感器等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。像博世(Bosch)的BMI系列传感器,其精度可以达到±0.1℃(温度传感器),能够精确感知设备温度变化。 - 优点是能实现数据的精准采集,提前发现设备故障隐患。缺点是传感器的部署和维护成本较高,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调试。 2. 大数据与分析方面 - 工业企业每天会产生海量的数据。以富士康为例,其在全球的生产基地每天产生的生产数据可达PB级。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,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。 - 例如,利用Hadoop生态系统中的HBase存储海量数据,再通过MapReduce进行数据处理。其优点是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生产规律,优化生产流程;缺点是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,一旦数据泄露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。
- 云计算方面
- 许多中小企业选择将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应用部署在云端。例如,阿里云的工业大脑解决方案,它基于云计算平台,提供弹性计算资源。
- 优点是企业无需大量投入硬件设施建设,降低了成本;缺点是数据传输到云端可能存在网络延迟和安全风险。
二、对企业和社会的价值 1. 提高生产效率 -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,通过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。如西门子的Sinumerik数控系统,能够实现复杂零件的精确加工。 - 它的CPU模块具有高速运算能力,可快速处理加工指令,使加工精度达到±0.005mm。这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,提高了产品质量。 2. 推动产业升级 - 在整个制造业产业链中,工业互联网促使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更加紧密。例如,在服装制造业,面料供应商、服装制造商和销售商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订单、库存等信息。 - 这有助于优化整个产业链的资源配置,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。
三、面临的挑战 1. 标准不统一 - 不同企业、不同行业采用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协议存在差异。例如,在航空航天和智能家居行业,对于设备连接的标准就有很大不同。 - 这给跨行业、跨企业的工业互联网集成带来了困难。 2. 人才短缺 - 既懂工业又懂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。企业在招聘时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,制约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。
产品名称 | 商品特点 |
---|---|
博世BMI系列传感器 | 适用于多种工业环境,温度传感器精度达±0.1℃,可实时监测设备状态,但部署和维护成本较高 |
阿里云工业大脑解决方案 | 基于云计算平台提供弹性计算资源,降低企业硬件投入成本,但存在网络延迟和安全风险 |
西门子Sinumerik数控系统 | CPU模块运算速度快,加工精度达±0.005mm,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|